身心整合催眠

時常,我們感到生活過得很不如意,心情總是無法真正的開心起來,幾經思索卻都無法找出問題的根源,或有些人瞭解自己的問題點,努力嘗試要讓自己想得正面,但卻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。改變,說來容易、作來困難。在潛意識的海洋中,埋藏著許多內心深處的渴望、創傷、被壓抑的情感、被遺棄的記憶,儘管在日常清醒狀態,有時似乎可以暫時忘卻或抑制內心中的傷痛和不安,但其實內心深處知道自己是低落、哀傷、焦慮、懷疑、而不知所措的,那個心傷依然隱隱作痛。融合心理治療與臨床催眠,在心理師的引導下能夠更深入潛意識的心象中,找到心理問題的根源,從根本解決問題,於意識和潛意識層面有更深入的整合,促成潛意識改變的契機,讓身心回到平衡的狀態,重新找回自我人生的意義和動力。
在日常生活中,人的意識 (consciousness) 在進行不同的活動時,會進入不同的意識狀態,這些都是人天生的能力,只是我們自身沒有發覺及辨識。例如,在靜坐、太極、瑜珈等舒緩練習時,可以感受到身心處於一種放鬆專注的狀態 ; 在趕公車、快要遲到時,身心處於種急躁焦慮的狀態 ; 安靜地在圖書館看書時,身心處於一種全神投入的狀態 ; 運動員很專注地在跑步時,身心處於一種極度專注、而暫時忘卻身體的狀態 ; 在忙碌的生活中,有時讓自己「放空」也是一種不一樣的意識狀態。在催眠狀態,我們的意識是處於一種「放鬆、專注、恍惚,且想像力豐富運作的意識狀態」。有點類似像我們在靜坐專注時的意識狀態,腦波是處於放鬆平靜的 alpha 波。平常我們在講話、溝通、邏輯性的思考時,腦波是處於震盪的 beta 波,也因此在那種狀態下較難放鬆或平靜。
在日常生活中,人的意識 (consciousness) 在進行不同的活動時,會進入不同的意識狀態,這些都是人天生的能力,只是我們自身沒有發覺及辨識。例如,在靜坐、太極、瑜珈等舒緩練習時,可以感受到身心處於一種放鬆專注的狀態 ; 在趕公車、快要遲到時,身心處於種急躁焦慮的狀態 ; 安靜地在圖書館看書時,身心處於一種全神投入的狀態 ; 運動員很專注地在跑步時,身心處於一種極度專注、而暫時忘卻身體的狀態 ; 在忙碌的生活中,有時讓自己「放空」也是一種不一樣的意識狀態。在催眠狀態,我們的意識是處於一種「放鬆、專注、恍惚,且想像力豐富運作的意識狀態」。有點類似像我們在靜坐專注時的意識狀態,腦波是處於放鬆平靜的 alpha 波。平常我們在講話、溝通、邏輯性的思考時,腦波是處於震盪的 beta 波,也因此在那種狀態下較難放鬆或平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