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識身心創傷療癒
Healing Trauma
這是她小時候的性侵經驗,當時,她覺得好不舒服,好想抗拒,想要告訴媽媽,但是好怕被罵,好像作錯事的是自己一樣。這是好小的時候發生的事,不知道是多小,也不想回憶到底有多小,因為這是一個多麽不堪的回憶,甚至希望這沒有發生過,就像是電腦當機,那個部分的記憶體從此遺失 … 長大以後,每當家族聚會看到那個人,就覺得很噁心,也覺得自己很髒、很噁心。長大後,還以為事情就過去了,沒想到自己似乎有總「恐男症」似的,對於跟男生相處感到很害怕、很焦慮 ; 面對陌生的人和環境會非常沒有安全感 ; 很不喜歡去聲音過於吵雜、燈光刺眼的地方,全身上下會開始覺得不舒服。她,開始討厭這樣的自己,明明已經這麼努力,為什麼還是沒有辦法像正常人一樣生活。
創傷是什麼
當人面對或遭遇到關於威脅生命的事件時,當下內心感受到強烈的恐懼、驚恐和無助感,便會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(PTSD) 的反應和症狀,創傷事件往往發生地很突然、無預期性,而我們來不及作出任何自我保護或逃跑的反應,當下失去了控制力,身心凍結在創傷經驗中。神經系統處於一個負荷超過極限、緊繃的狀態,也因此對吵雜、燈光刺眼、人群眾多的環境會感到很有壓迫感,內心會有股強烈的不安全感,難以信任他人,容易焦慮、緊張,也因此內在會有自卑感或罪惡感,儘管試著強顏歡笑,但總是無法真心的快樂起來,似乎被憂鬱的氣息所籠罩。
理解創傷
有些人會認為,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創傷事件,其實看起來沒有那麼嚴重,或沒有「比」其他人嚴重,但是自己的症狀卻如同創傷反應一般,影響生活很深很久,而開始責怪是自己個性太軟弱。在身心創傷療癒中 (Somatic Experiencing),創傷 (Trauma),並非取決於創傷事件的嚴重程度,而是由本身的神經系統,對創傷事件的反應程度和症狀來判斷。「創傷存在於神經系統中,而非取決於所發生的事件」”Trauma is in the nervous systme, not in the event” (Levine)。舉例而言,在1946年,David Levy 所作的紐約醫院研究中顯示,小孩對住院所表現的症狀,跟在戰爭砲彈中生還的軍人很類似或同樣嚴重。因此,不同的事件會產生類似的創傷反應,我們不能單從事件來判斷此為創傷事件與否,而是從當事人對此事件的反應症狀來理解。
請記得,全世界都可以背棄你、不理解你,但是不要連你自己都落入陷阱,聆聽內在的聲音,你可以選擇,相信你自己。
有人問道都已經過這麼久了,這應該不是創傷反應了吧!上文中提到創傷事件發生的當下,身心會凍結在創傷事件中,因為我們來不及作出自我保護的反應,也就是說儘管距離創傷事件發生已經一年、五年、十年以上等等,一個傷口在那裡,而我們都沒有處理,它一樣是一個缺口在那邊,只是我們試圖忽略或逃避不去面對它,雖然我們已經遠離創傷事件發生當下的環境和時間,但是我們的身心凍結在創傷發生當下舊有的反應模式中,彷彿創傷才發生不久似的感覺,並未因時間的拉長而消逝。
很多人會認為,既然這是不好的回憶,而事情都已經過去,就不要再去想它,好好活在現在不就好了?! 其實,創傷事件的影響,並非只存在於我們的頭腦思想中,事件發生的當時,震撼了身體的神經系統,影響了整個身心狀態的平衡,儘管理性層面的頭腦試圖說服自己不要去想它,然而身體和潛意識記得這樣衝擊,回憶不單只是故事性地陳述,而是充滿著情緒張力、身體緊繃反應以及各種創傷的畫面重複浮現。
當身心還沒有準備好,而不斷地去重複敘述或回憶此創傷事件,並無法「療傷」,而很有可能「再度創傷」(re-traumatize),因此我們需要尊重個人的意願,以及去感覺自己內在的需求,是否準備好想要說出來或暫時不想提起,有很多人誤解認為只要一直不斷重述就可以療癒創傷,但更重要的是重述的當下,是否是在一個讓自己有安全感的環境和人事物當中,並且身心可以負荷重述時可能的衝擊反應。
創傷後療癒
在創傷事件發生後,往往內在處於混亂,充滿矛盾的想法,強烈的情緒反應,身心緊繃的狀態。此時,更需要溫柔地對待自己,接受自身當下的狀態,重新建立自己跟身體的關係,更重要的是找回安全感,建立內在安全感的覺受,緩和地釋放創傷壓力,需要更多的耐心、聆聽、理解,逐漸充實內心力量後,知道自己的安全界線以及建立自我保護的方式,這都需要一些時間,周遭人的溫暖關懷,專業的協助等對創傷後療癒都會有極大的幫助。撰寫這篇文章,也是由於前陣子的性侵事件,引發我許多個案以及其周遭的人的強烈影響,同時也讓社會關注到此事件的嚴重性,希望這篇文章可以釐清大眾以及當事人,從身心層面對創傷有更深的理解,對創傷療癒多一份溫柔和關懷。
創傷是什麼
當人面對或遭遇到關於威脅生命的事件時,當下內心感受到強烈的恐懼、驚恐和無助感,便會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(PTSD) 的反應和症狀,創傷事件往往發生地很突然、無預期性,而我們來不及作出任何自我保護或逃跑的反應,當下失去了控制力,身心凍結在創傷經驗中。神經系統處於一個負荷超過極限、緊繃的狀態,也因此對吵雜、燈光刺眼、人群眾多的環境會感到很有壓迫感,內心會有股強烈的不安全感,難以信任他人,容易焦慮、緊張,也因此內在會有自卑感或罪惡感,儘管試著強顏歡笑,但總是無法真心的快樂起來,似乎被憂鬱的氣息所籠罩。
理解創傷
有些人會認為,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創傷事件,其實看起來沒有那麼嚴重,或沒有「比」其他人嚴重,但是自己的症狀卻如同創傷反應一般,影響生活很深很久,而開始責怪是自己個性太軟弱。在身心創傷療癒中 (Somatic Experiencing),創傷 (Trauma),並非取決於創傷事件的嚴重程度,而是由本身的神經系統,對創傷事件的反應程度和症狀來判斷。「創傷存在於神經系統中,而非取決於所發生的事件」”Trauma is in the nervous systme, not in the event” (Levine)。舉例而言,在1946年,David Levy 所作的紐約醫院研究中顯示,小孩對住院所表現的症狀,跟在戰爭砲彈中生還的軍人很類似或同樣嚴重。因此,不同的事件會產生類似的創傷反應,我們不能單從事件來判斷此為創傷事件與否,而是從當事人對此事件的反應症狀來理解。
請記得,全世界都可以背棄你、不理解你,但是不要連你自己都落入陷阱,聆聽內在的聲音,你可以選擇,相信你自己。
有人問道都已經過這麼久了,這應該不是創傷反應了吧!上文中提到創傷事件發生的當下,身心會凍結在創傷事件中,因為我們來不及作出自我保護的反應,也就是說儘管距離創傷事件發生已經一年、五年、十年以上等等,一個傷口在那裡,而我們都沒有處理,它一樣是一個缺口在那邊,只是我們試圖忽略或逃避不去面對它,雖然我們已經遠離創傷事件發生當下的環境和時間,但是我們的身心凍結在創傷發生當下舊有的反應模式中,彷彿創傷才發生不久似的感覺,並未因時間的拉長而消逝。
很多人會認為,既然這是不好的回憶,而事情都已經過去,就不要再去想它,好好活在現在不就好了?! 其實,創傷事件的影響,並非只存在於我們的頭腦思想中,事件發生的當時,震撼了身體的神經系統,影響了整個身心狀態的平衡,儘管理性層面的頭腦試圖說服自己不要去想它,然而身體和潛意識記得這樣衝擊,回憶不單只是故事性地陳述,而是充滿著情緒張力、身體緊繃反應以及各種創傷的畫面重複浮現。
當身心還沒有準備好,而不斷地去重複敘述或回憶此創傷事件,並無法「療傷」,而很有可能「再度創傷」(re-traumatize),因此我們需要尊重個人的意願,以及去感覺自己內在的需求,是否準備好想要說出來或暫時不想提起,有很多人誤解認為只要一直不斷重述就可以療癒創傷,但更重要的是重述的當下,是否是在一個讓自己有安全感的環境和人事物當中,並且身心可以負荷重述時可能的衝擊反應。
創傷後療癒
在創傷事件發生後,往往內在處於混亂,充滿矛盾的想法,強烈的情緒反應,身心緊繃的狀態。此時,更需要溫柔地對待自己,接受自身當下的狀態,重新建立自己跟身體的關係,更重要的是找回安全感,建立內在安全感的覺受,緩和地釋放創傷壓力,需要更多的耐心、聆聽、理解,逐漸充實內心力量後,知道自己的安全界線以及建立自我保護的方式,這都需要一些時間,周遭人的溫暖關懷,專業的協助等對創傷後療癒都會有極大的幫助。撰寫這篇文章,也是由於前陣子的性侵事件,引發我許多個案以及其周遭的人的強烈影響,同時也讓社會關注到此事件的嚴重性,希望這篇文章可以釐清大眾以及當事人,從身心層面對創傷有更深的理解,對創傷療癒多一份溫柔和關懷。